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附一
媒体附一
三甲医院办起村医学校 让村医成为基层百姓健康“守门人”
时间:2019-03-21    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浏览:16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和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怎样让村医成为合格的基层百姓健康“守门人”,让他们成为“懂技术、有资源、会管理”的“全科”医生?日前,我省一家个三甲医院“俯身”办“村医学校”的创新实例,为解决困扰卫生健康系统多年、由于村医能力低下造成健康保障“网底”不牢的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

据了解,自去年开始,作为三甲医院的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投资几百万办起的村医培训班,目前已经培训了9期214名村医学员,这些学员通过学习都成了“明白人”,成了村里百姓的健康“管家”。

“许多基层农民因病致贫,主要原因是基层卫生医疗服务能力低,不能及时发现以至于小病拖成大病,所以说提升村医的综合能力特别重要。”该院院长李忠原告诉记者,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地区,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属于区域医疗中心,只有让村医能力提升,才能实现“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目标。去年三月开始,医院“咬牙”自己投入300余万元筹备起了“村医学校”,改造了培训宿舍及教室,购置了全新的床、被褥等物品,并完善了相关培训设施,免费提供食宿、24小时热水、wifi等,组织了由157名专家组成的医疗培训团队。设立了“牵手村医成长,守护农民健康”“校训”,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培训周边贫困地区村医的工作任务。

目前,“村医学校”已经完成了9期的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共培训涵盖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梅里斯区、昂昂溪区、龙江县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族自治旗。这些村医学员通过完成360学时的理论授课及每期25天的临床实践,提高了村医的诊疗水平,并掌握了针灸、穴位注射及多种疾病的应急处理等多种治疗手段和方法,有效提高了乡村医生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方面的诊疗水平。而这两百多村医辐射的服务人口近40万人,其中还包括贫困人口1.6万人。就在学员培训期间,这些“学业有成”的村医,在村内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健康问题8000多人次。目前,一些原本要到大医院救治的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在村卫生室就能得到有效救治,免除了患者往返于家与城市大医院之间的“折腾”。

丰宝村是梅里斯达斡尔区达呼店乡的一个自然村,而目前村医刘茂瑞和李晓敏,被村民亲切称为“元宝村二宝”。去年,两位村医先后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村医学校”接受培训,回来后由于水平提高了,又有了大医院的“硬关系”,再加上俩人对村民事无巨细、有求必应,自然成了村民最信赖的健康“管家”。

赵思保是龙江县白山镇四村的一名年轻村医,阳光、开朗、热情,卫校毕业后回村里当了一名村医。始终把村民的疾疼放在心上,村里谁有个头疼脑热、哪里不舒服,都来卫生所找他。2018年3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办乡医培训班,他便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理论课结束后,白天跟着科主任出门诊、查房,晚上回到村里,为村民看病、打点滴。村民都非常信任他。学习期间,同村59岁的王大娘晨起做饭时感到胸闷气短,被家人搀扶着来到赵思保的诊所,当时脸色苍白、流着冷汗,赵思保医生立即听诊、测血压,根据症状初步判断为心梗。赵思保知道心梗是急重症,需要立即转诊到有能力做介入治疗的医院。刚刚结束急诊科的实习,他首先想到了急诊科主任王琳,便立即给王琳打电话联系救治。从发病到转运到入院手术,整个过程畅通无阻,控制了病情的进展。心内科医生说,如果患者再晚来一会儿,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病变。已经康复了的王大娘感谢医院精湛的技术,也感谢赵思保大夫的及时救治。

李忠原介绍,下一步医院在提升培训质量的基础上,将拓展服务范围,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齐齐哈尔地区乡村医生培训全覆盖,力争将此项培训工作扩大到全省乃至省外,惠及更多乡村医生,服务更多基层百姓及贫困人口。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尝试开展“互联网+乡村医生培训”的模式,把培训学校延伸办到村医家里面。

Copyright ©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版权所有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信息室制作维护

登录掌上医院
网上预约挂号
省卫生健康委医疗乱象
行风举报平台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