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席卷华夏大地的疫情打乱了大家热热闹闹过春节的节奏。1月20号,我刚刚从梅里斯急救站下夜班回到科里,院领导就召集了相关科室紧急开会,成立发热门诊,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内容。
疫情就是命令,虽然院里单独设立了发热门诊,但我所在的急诊科及120急救站还是冲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可以想象这个春节会比往年还要忙碌,大家都做好了打一场硬仗的准备。虽然每年的冬季流感比较常见,在急诊诊断病毒性肺炎的患者也比较多,大家也都有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经验,而这一次却不能小觑,因为这次病毒的传染性强,又赶上春节前后人口流动大,富区的外出返乡人员较多,科里仅有我和胡艳红经历过非典,可想而知大家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年初二全院人员返岗,其他科室都照了返岗的照片,可是急诊科的照片却总是人员不齐的,诊室患者排队就诊,120电话此起彼伏,大家每一个人都在有序的忙碌着。每个人都从不同的方向回到急诊,做着自己份内的事情。
忙碌的急诊分诊台
刚刚入职的陆璐默默的退掉了回家过年的车票,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除夕在工作岗位上渡过;张艳护士长一天没有休息,负责整理防护用品并督促大家注意防护;护士王双的家就在嫩江对岸的昂昂溪,却从初二到现在没有回过家;95后的侯博刚刚与许久未见的父母团聚,接到返岗通知后第一时间返回急诊;医生王美佳本来想利用假期整理婚房,急匆匆的返回富区,还有姜美客、李响、王朕,大家都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院里成立应急救治梯队,急诊科是第二梯队的第一小组,大家踊跃报名,在外规培的马贺、王锐积极参战,连未取得医师证的孙红媛也表示如果科里需要,也能尽己所能参与抗疫工作。男护士李响、付博挺身而出,负责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转运,年长的医生孙会春、唐晶发挥了丰富经验的优势,年轻的医生张强、王雪克服了孩子小的困难,刚休完产假的医生徐婷也加入了陪检患者的行列。急诊科的女医生、女护士历来都是女中豪杰,每天陪检重患往返于检验科、256CT室,每次搬上搬下,柔弱的小女子们此时变身为“大力水手”,试想她们在家中都是父母眼中的娇娇女、是丈夫宠溺的娇妻,而此刻在患者面前却每个人都是病人的保护神,这些80后、90后的小美眉们都为能够在急诊工作而自豪。在家里病休的医生范希超也不甘落后,元宵佳节的夜晚委托胡艳红给值班的医护人员带来了慰问品,因为伤病没能参加此次疫战,但他每天都在关心着科里的动向,总是叮嘱我们要加强防护保护好自己。
战疫情 我们不怕
由于3个确诊病例相继在富区出现,区内实行交通管制,没有了公交车和出租车,对于没有私家车的我们,上班似乎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是科里的每一位成员都没有怨言,每天早一些从家里出发,家在全和台的担架员关正华与单明杰两位师傅在寒冷的冬季骑上了搁置许久的自行车。对于患者来说,交通不利带来的困难就更大了,120电话每天一直嘟嘟的响不停。“你好,这里是急救中心”,每天分诊台的护士胡艳红、耿佳慧都接到几十个电话,记录、派车、与患者解释缘由,遇到不理解的患者还要更耐心的解释,一天下来嗓子都不舒服了。而这段时间最辛苦的还是120医生、护士和司机、担架员了,每天不停地出车,辗转于富区的大街小巷,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而且还要负责不能行走发热病人的转运,高达30次的120出诊,每天面临的危险可想而知。在这里向120医生、护士、司机、担架员道一声辛苦了!
奋战在外的120出诊人员
为了防止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医院的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入院的患者及陪护需要做新冠病毒性肺炎的排查,自行来院的、120接诊的都积压到急诊,急诊科的压力一天一天增大,成为全院最忙碌的科室,为了避免患者到病房,减少病房暴露的机会,每天内科、外科的医生会来到急诊会诊,每个医生、护士都满负荷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信心满满,能够亲身经历新冠肺炎的防控防治工作,身为急诊人做出我们的贡献,保一方百姓平安,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愿望。
分检患者
“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我想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战胜疫情,我们一定会在蓝天下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尽览祖国大好河山。
齐医附属一院急诊医学科王琳
2020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