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基地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科普基地
科普基地
【医疗科普】齐医附属一院应用3D打印技术常规开展颅骨修补术
时间:2022-10-03    来源:附属一院    浏览:118

东北地区是我国脑血管病高发地区,每年因脑血管意外行开颅手术患者较多,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

他们头部凹陷一大块,甚至只有大半个头,这是由于脑血管意外导致病情危重需要去骨瓣减压治疗的病人。大家会不会好奇缺这么大一块颅骨,到底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首先,患者的外观形象会严重受损,会让患者产生深深的自卑感,此外没有颅骨的保护脑组织很容易受到外力的损伤,失去骨架的支撑凹陷的皮肤肌肉可能会压迫脑组织、血管、引发脑脊液循环异常、供血障碍等问题对病人神经康复产生消极影响。

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针对颅骨缺损进行补救的一项常规手术,手术时机一般在手术后3-6个月修补,临床中常用的颅骨修补材料有自体颅骨、有机玻璃、骨水泥及钛合金材料等。钛网作为颅骨修补材料的早期,多采用手工塑形,手术中依据病人骨窗的实际情况直接塑形,并根据骨窗形状对钛网进行裁剪,由于塑形增加了手术和麻醉时间,从而提高了术后感染几率。现阶段临床工作中,多以数字化3D塑形技术代替手工塑形。其制备是以头部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机获得与病人颅骨缺损外形符合的3D模型,通过计算机上的模拟测试,获得贴合程度满意的修补材料,再由数控铣床无模压制生产所需的颅骨修补材料。 

与传统手工塑形相比,数字化3D塑形技术耗时短、贴合度好,符合生理解剖形态并且术后外形恢复良好,因为植入材料与骨窗边缘贴合度好,从而减少了钛钉的使用数量、术野暴露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因为,钛合金颅骨修补材料的特点是具有合适的强度与刚度,材料厚度薄、质量轻,抗压性较强,塑形简单,钛钉固定稳定性好,具有合适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低致敏性、无毒性和无致癌性,植入人体后可永久保留;因此,目前钛合金颅骨补片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颅骨修补材料。

近年来,聚醚醚酮,英文名称polyetheretherketone(简称PEEK)等高分子材料由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好,能够复杂塑性,力学性能优秀,防护性能好,术后舒适度高,逐渐成为颅骨修补材料的最新趋势。

颅骨修补术为我科室常规手术,现以将数字化3D塑形技术应用于颅骨修补上其较传统手术具有以下优势:①术前可视数字化设计并制备完成修补材料,术中勿需塑形,缩短手术暴露时间;②制备的修补材料个性化程度高,且快速成型,加工时间短;③数字化成型修补材料与骨窗贴合更理想,对位良好,改善外观;④3D打印技术将促成修补材料的轻量化设计逐渐科学合理,材料本身的多孔结构将促进术后成骨细胞的渗入融合,提高生物相容性,从而减少手术后排异反应。

Copyright ©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版权所有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信息室制作维护

登录掌上医院
网上预约挂号
省卫生健康委医疗乱象
行风举报平台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