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新闻中心  本院动态
本院动态
【硬核坚守】疫情下的生命守护
时间:2023-01-09    来源:附属一院    浏览:156

疫情防控迈入新阶段,潮水般的患者涌向医院。在迎接新冠病毒挑战的第一线,齐医附属一院急诊人全副武装、满负荷工作、不分昼夜运转、与时间赛跑,他们怀揣必胜的信念汇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他们当之无愧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繁忙的120接线员

急救车的鸣笛总是那么急迫,每日不停歇地疾驰50多个来回;急诊大厅用“拥挤”来形容并不为过,那些推着来的、背着来的、扶着来的、120担架抬进来的老年人患者是最急需救治的病人。2022年12月27日白班,刚刚经历高烧39度的医生马贺坚持上岗,并非科室不够人性化,确实是其他人都在发烧进程中。要知道普通人有权利选择居家、减少接触陌生人,可是医务人员尤其是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是没有这个“资格”的。所以请原谅给您看病的医生、护士是带“阳”上岗的,可能正在发烧、咳嗽,可能“咳”的比患者更响亮。

马贺穿梭在人群中,气促、缺血缺氧的后遗症如影随形,始终让她感觉憋闷。了解病情、开检查单、安排吸氧、联系病房,一个又一个危重的患者让马贺自顾不暇。不知道忙了多久,马贺感觉头晕目眩,仿佛力气都被抽走了,连说话和握笔都费劲,只能瘫坐在座位上,旁边的患者紧急拍打着马贺的双肩,护士赶紧给主任打电话汇报紧急情况,王琳主任随即赶来,看着浑身颤抖的马贺让她心疼不已,吸氧、保暖、葡萄糖水,希望尽快缓解马贺的不适。体温38°C的范希超得知情况立刻来到诊室,二话不说换上白服顶替马贺的岗,因为他知道比起我们自己,现在更需要大夫的是患者……

范希超为患者诊疗

急诊医学科王琳主任外表看起来就像邻居家的阿姨,瘦瘦小小的身躯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她说自己较早就“阳”了,却不敢有一天停歇,因为急诊科容不得任何一个人缺失,39°C阳了的医护人员撤下来,38°C的顶上,38°C的受不了,还未“阳康”的立刻顶上来,急诊科就是这么循环的,透着心酸和无奈。看着如筛糠一样颤抖的马贺,王琳泪目了:如此年轻的生命拼搏在一线,可是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医务人员,谁不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谁又不是小家的核心和顶梁柱,一旦有万一,该如何给爱我们的人交代啊!

护士长张艳在办公室边点滴边工作

自“新十条”实施以来,大量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重症患者涌入急诊,导致急诊科工作超负荷运转,医务人员都是带病上岗,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即便他们发着高烧、浑身酸痛、面色苍白、声音沙哑、呼吸沉重,但依然坚守岗位,没有退缩。医生张强烧到38.3°C,一天都没有休息;范希超烧到38.5°C,还坚持值班;马贺晕倒在诊室,醒来继续战斗;唐晶一夜看了50多患者,兼顾急诊、发热门诊和120出诊;护士长张艳高烧不退,坚持上岗,在办公室边点滴边工作……还有担架员,他们也是急诊急救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用自己的身躯和“阳康”后仅有的力气背着年迈的患者下楼就诊。医生、护士、担架员,每一个附属一院急诊人都是一名战士,敢打硬仗、敢于冲锋、勇于奉献,在这个寒冷而多舛的冬天为百姓构筑防疫之堤,用凡人微光驱赶百姓迷惘不安的心绪,他们当真当得起我们的称赞!

担架员从九楼背下两位高龄患者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院领导统筹安排,全院无条件地确保急诊和发热门诊救治工作正常运行,神内一科副主任王永健、心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常明、三病区副主任刘佳、一病区副主任医师崔东吉等人先后到急诊科支援,保证急诊就诊通道畅通。大家众志成城,坚守前沿阵地,用双肩勇担重任,用生命守护生命,确保急诊急救工作安全平稳运行,尽全力护百姓健康。

对他们来说

救死扶伤是使命、是职责

也是习惯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

他们的努力

值得被看见、被尊重!


Copyright ©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版权所有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信息室制作维护

登录掌上医院
网上预约挂号
省卫生健康委医疗乱象
行风举报平台微信二维码